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电子院报 > 正文
2010年江西省卫生工作要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1-20 09:12点击数:

2010年全省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两项抓手”,即突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和卫生民生工程;推进“五项重点”,即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管、医疗服务管理、中医中药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兼顾做好其它各项工作,推动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一、围绕“一个中心”

要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着力推进五项改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一是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2%以上,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开展门诊统筹工作,新农合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和非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分别提高到45%35%。二是提高基金使用率。落实新农合基金管理、财务和会计制度,坚持“双印鉴”和“上报对账单”制度,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筹集基金的25%。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开展医疗服务、管理质量评估。探索单病种定额限费,控制医疗费用。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实行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简化农民到县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大力推行省市定点医疗机构“直补”,方便参合农民报账。完善参合农民在相邻县、乡医疗机构住院按县内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的做法,实现“当地参合、异地住院、同等直报”。四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逐步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实现县级网上审核,省、市级网上监测运行。

(二)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做好全省49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和萍乡、新余、鹰潭等3个市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抓好基本药物采购配送、配备使用、增加报销、完善补偿、考核评估等重点环节,非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和金额控制在30%以内,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10个百分点。其他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也要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建立江西省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积极引导群众使用基本药物。继续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所用药品(包含基本药物)全部通过招标采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单位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药品,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虚高药价,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三)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培训任务。完成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抓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工作。二是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财政全额保障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逐步解决乡村医生执业资格问题,巩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三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实施《江西省乡镇卫生院编制标准(试行)》。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质,核定全省乡镇卫生院编制,加强编制管理,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有编有岗,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五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倾斜的职称评审政策。在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长期在农村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在学历条件和业绩条件上予以倾斜。六是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推进29所城市三级医院与37所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对口协作关系,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贯彻实施《关于促进我省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全面完成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和“分片包干”制,保证每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上半年完成428万名8-15岁儿童第三剂次乙肝疫苗免费补种。二是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对全省45万名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给予专项补助,基本实现农村孕产妇在县乡级医疗机构正常产分娩全部免费。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三是推进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儿童、妇女、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30%以上。利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卡,为居民提供免费、安全、规范、连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是抓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在24个县(市)开展试点,全省建档率达到8%以上,积极探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工作。五是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联系。选择1-2个地市开展试点工作,培养既懂医疗、又懂公共卫生的复合型人才。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一是抓好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和管理,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推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岗位绩效考核。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比例,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监管。二是抓好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配合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探索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单病种收费、门诊统筹等方式方法,改革公立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工作。三是抓好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认真总结试点工作,转变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经费补偿机制。四是开展临床路径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以应用临床诊疗路径为契机,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控制医药费用。实施医师多点执业,鼓励高年资医师到基层服务,切实方便居民。探索建立电子病历,与居民健康档案相对接,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二、突出“两项抓手”

要突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这个抓手,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按照省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要求,突出卫生民生工程这个抓手,落实各项目标任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健康实惠。

(一)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抓好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配备,实施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开展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推进县级综合医院、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启动第四批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的创建活动,巩固先进县创建成果。巩固和推进乡镇卫生院财务由县卫生局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改革。二是抓好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建立健全以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两个100%覆盖”,90%以上的城市居民出行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培训,改善设备设施条件,逐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抓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使90%以上的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并完成县级以上疾病控制机构90%的专业人员培训。加强血吸虫病、麻风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水平。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进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队伍,强化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完善卫生应急装备和储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巩固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工作,推进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和“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四是抓好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在全省初步建立一批代表区域水平、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现代化城市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抓好市、县传染病院(区)、中心血站、紧急救援中心、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以及省血液中心新址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综合医院、急救中心、传染病院(区)、采供血机构和专业救治机构为骨干的医疗救治网络。开展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价,突出强化县级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职能,加强县级医院急诊、ICU、手术室、外科等专科建设。五是抓好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信息化设备建设,卫生监督人员配置达到编制部门规定的标准。完善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新增33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在所辖乡镇、学校设立助理卫生监督员。加强全省卫生监督骨干培训,培养卫生监督员培训师资和业务骨干50名,促进卫生监督队伍素质的提升。

(二)落实卫生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根据省政府2010年民生工程安排,切实办好以下十件实事:一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资金使用率,筹资标准由年人均100元提高到15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85%以上,参合农民一次性报账率达到90%以上。二是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为全省所有具有手术适应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三是向全省城市居民中的60岁以上老年人等六类人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对50万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对30万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检查;选择试点进行免费婚检。四是对在县、乡医疗服务机构平产的农村参加新农合的孕产妇实行免费住院分娩。五是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省49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和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等3个市所有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六是完成血防查病120万人、治病35万人,对5500名晚血病人提供免费救治。七是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866名全科医生。八是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城乡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全省75%的村卫生室(所)、85%的乡镇中心卫生院、90%的县级综合医院、80%的县级中医院、9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九是提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对所有乡村医生每人每年增加补助200元,其中中心卫生院所在乡镇的乡村医生每人每年再增加补助600元。十是加大农村改厕建设力度,支持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7.25万座。

三、推进“五项重点”

(一)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一是加强重大急性传染病防控。重点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规范疫情监测和报告,抓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推进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强化健康教育和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认真开展人禽流感、鼠疫、非典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及时有效处理传染病疫情。二是加强重大慢性传染病防治。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结核病防治,保持全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完成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病人治愈率85%以上的目标。抓好地方病、麻风病防治工作。三是加强血吸虫病防治。争取实施部省联合防治鄱阳湖区血吸虫病行动计划,加快控制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步伐。按照“控制疫情--缩小疫区—最终根治”的要求,全面推进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在鄱阳湖重疫区村分步实施淘汰耕牛、以机代牛,建立封洲禁牧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和疫情控制,做好急感控制和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工作。落实2010年全省血防达标工作任务,信州区、上饶县、丰城市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措施,控制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暴发。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全省100%的县级、乡级(含社区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及时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五是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围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精神病等重点慢性病,抓好相关项目实施工作,积极开展社区防治和健康教育,重视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努力减少疾病负担。六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建立健全妇幼保健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行业管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推广母婴保健适宜技术。推行免费婚育健康咨询及免费婚检,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规范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服务,使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2/10万和17‰以下,住院分娩率达到98%。组织开展“两纲”卫生目标的终期评估工作。七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开展卫生城市、卫生城镇创建活动,争创1-2个国家卫生县城。抓好农村改厕任务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积极防制病媒生物,促进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控烟工作,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

(二)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一是开展食品安全整顿。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落实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推进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做好组织协调,查处重大事故,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建立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秩序。二是查处医疗违法行为。建立健全与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做好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及督办工作,依法严肃查处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三是强化公共卫生监管。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深入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以尘肺病防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管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抓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开展城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加强消毒产品及涉水产品的卫生监督。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卫生行政许可事项100%进驻行政服务(审批受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分别承办、限时办结。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审批和网上电子监察。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认真实施统一的自由裁量基准制度,确保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公平和公正。五是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集中整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邮售假药、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以及非药品冒充药品等突出问题,扩大药械信息化动态监管覆盖范围。开展基本药物生产检查,全面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实行全品种全覆盖质量监督抽验,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审评认证、监测评价等技术支撑能力,探索完善药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监管和应急能力。

(三)推进医疗服务管理。一是完善医疗服务准入体系。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开展对卫生部首批第三类及我省首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的申报及准入管理。严格医护人员准入,组织开展医师考核工作,全面实施医师考核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严格医疗广告审查出证,加大违法医疗广告查处力度。二是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点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血的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认真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改善护理质量管理,改进护理服务。深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努力改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医院评价制度。抓好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工作,做好医院复核评价和一级综合医院、二级专科医院评审工作,推进全省医疗机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启动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工作,实行分级巡查。开展民营医疗机构诚信创建活动,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四是加强医疗机构用药管理。完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执行重点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加强监测和培训,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五是加强医疗服务运行监管。重点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对学科设置、技术水平达不到相应标准,责令退出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安全年检制度,开展医疗安全专项大检查,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和“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完善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制,推进医疗责任保险统保试点,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六是加强血液质量与安全监管。贯彻落实有关血站、血液管理办法和规范,定期开展采供血机构执业检查。落实《临床用血技术操作规范》,抓好采供血人员的培训,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四)推进中医中药发展。一是抓好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特色中医医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组织开展国家重点专科和江西省特色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中期评估。在全省中医医院广泛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完成20所中医医院评审,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二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组织实施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和急诊急救能力项目,开展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抓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工作。开展国家和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大力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药参与率。抓好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试点工作。四是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抓好10名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00名中青年名中医研修培养工作,完成400名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的招生及入学注册工作,对2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进行岗位培训。五是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抓好8个国家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建设,适时开展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的组织评估工作。推进国家“973科技计划“灸疗热敏规律及其科学机制研究”等重大中医药科技项目及课题的开展。

(五)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培养、选拔、使用三个环节,采取培养、输送、帮扶、稳定等措施,重点抓好高层次卫生人才和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双培”计划,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继续选拔培养农村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实施“双百”计划,招聘100名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从省、市医疗卫生机构选派100名“卫生人才服务团”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挂职服务;继续实施“双千”计划,选派1000名左右县、乡医疗机构技术骨干到城市三级医院进修学习一年,1000名左右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帮扶工作;实施“双领”计划,建立领军人才建设平台,与领先学科建设相互结合,选拔培养100名左右全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二是抓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施医学领先学科建设计划与医学学科省市共建计划,建设具有区域优势的医学学科,推动全省医学学科发展。组织实施卫生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开展卫生科技攻关。加强卫生科技计划管理,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开发一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逐步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开发和服务平台,筛选推广10项左右适宜技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三是抓好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对全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统一编制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充分发挥“双卫网”的远程医学教育功能,完善远程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开展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抓好临床药师培训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完成全年培训各类社区卫生人员2371人。加强农村卫技人员在岗培训,完成乡镇卫生院7000人和乡村医生5万人的在岗培训。启动“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五年内全省完成600名县()级医院医师的培训。落实省委组织部对口援助新疆克州“356培训方案。

统筹兼顾做好以下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各参学单位在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等方面认真查找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推动本单位事业科学发展的共识和正确思路,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指导各参学单位及时总结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形成推动单位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指导做好总结和整改落实工作,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抓好廉洁从政和反腐倡廉法规教育,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医务人员争做人民满意的健康卫士。加强卫生行风监督,组织开展“卫生行风大家评”活动,加强对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药品网上集中采购以及招标药品使用情况、医德考评制度落实情况、院务公开制度、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对医疗服务中滥检查、乱收费、不合理用药以及拿回扣、收受甚至索要“红包”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严肃处理,加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抓好卫生信息化建设。认真完成卫生统计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任务,开展卫生部门医改进展监测与评价工作,及时掌握医改的进展和医疗机构的运行状况,开展以数据质量评比为重点的数据质量年活动;制定卫生统计调查管理办法,规范统计调查、数据汇审、数据发布等工作;开展卫生行政部门、二级及以上医院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发挥统计骨干作用,稳定基层统计队伍。完善卫生厅网、卫生厅机关内网和为民健康网的管理,开展卫生系统政务网站测评工作。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加快新农合、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规范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四是加强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完善卫生新闻宣传制度,规范卫生新闻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抓好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实施卫生新闻宣传年度考评制度,重点抓好医改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宣传,宣传卫生成就,传播健康知识,引导社会舆论。抓好《健康报》记者站建设管理和《江西卫生报》编辑工作。五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和对外交流途径,服务对外交流和医疗机构引资引智工作。开展第19批援突尼斯医疗队组织选拔、培训、派遣管理等工作。做好援外突尼斯、乍得医疗队的指导管理、后勤服务工作。六是抓好信访和综治工作。加强卫生信访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追究制,以卫生信访、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医疗服务管理等工作为重点,落实各项措施,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十一五”期间全省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总结和分析,科学编制“十二五”全省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抓好卫生贷款、公费医疗、干部保健和机关后勤管理等工作。

2009-2017®版权所有   赣ICP备14006013号-1   卫生厅审核编号:赣卫网审〔20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