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在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省卫生厅厅长 李 利
(2012年1月7日)
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全面动员部署2012年卫生工作,推进全省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非常重视和关心,谢茹副省长对开好这次会议、做好2012年卫生工作亲自部署、提出要求,并出席今天会议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2011年是深化医改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全省卫生系统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扎实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突出抓好七项重点卫生工作,圆满实现医改三年目标,推动全省卫生事业新发展。在2011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我省作大会经验交流发言。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全省参合农民3238.76万人,参合率达到97.81%。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在全省普遍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在51个县(市、区)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新农合“直补”政策,全省参合农民一次性报账率达到95.97%。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全省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71%、9.65%,门急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22.38%、25.31%。将全省行政村卫生室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2011年度招标采购价比国家发改委零售指导价下降60.99%。启动省级基本药物目录增补工作,增补226种药品。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成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和全员竞聘上岗,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探索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赣州章贡区实行以“全科医师团队式服务”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全省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招录培养医学生858名、招聘执业医师90名。在全省81个乡镇卫生院启动公有周转房试点工作。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光明·微笑”工程长效推进,累计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8.1万例、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8119例。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工作在全省全面推开,共收治白血病患儿35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11例,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医改新举措”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工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15元提高到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由9项扩大至11项。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提速。4所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稳步实施,累计让利患者4300万元。萍乡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12所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在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十大医疗服务便民惠民措施,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得到改善。开展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3所省级医院和27所县级医院实现远程对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临床路径管理广泛开展。
(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成效明显。以人才、技术、管理等内涵建设为重点,启动实施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全年下达专项资金8.97亿元,支持215个卫生项目。一是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不断夯实。加强疾控、血防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加快推进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启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推动“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二是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4个县被评为第四轮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为全省16880个行政村卫生室装备电脑和打印机,建设全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抚州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提升年活动,促进和规范乡镇卫生院管理。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活动,以社区卫生夜校为载体,加强了社区卫生管理和适宜技术培训。四是城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推进省属医疗机构新区建设。启动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重点加强93所县医院血液透析、重症监护等科室建设。全省4个专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五是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县级卫生监督房屋建设项目,97所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纳入投资建设计划。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三)七项重点卫生工作全面落实。一是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霍乱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南昌等地出色完成“七城会”、“泛珠会”等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任务。艾滋病、结核病、疟疾、慢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以乡为单位接种率达90%以上。积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鄱阳湖南岸片血防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妇幼安康工程稳步推进,省卫生厅被国务院妇儿工委授予“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农村改厕和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项目全面完成。二是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民营医院“规范化服务”等活动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患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南昌地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全国医患纠纷调处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省景德镇召开。三是中医中药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力推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中医先进单位创建活动,5个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通过国家验收。大力推进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17个“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四是卫生人才和科教工作成效显著。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选拔112名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全年培训卫生人员10万余人。加强医学领先学科建设和卫生科技创新,新增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3个,17个项目获得省政府科技奖励。五是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和综合治理,牵头组织打击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清查“瘦肉精”和“地沟油”等专项行动,有力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3.9万家,查处案件3680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进一步加强。六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更加有力。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十百千”示范工程,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查处药品案件10603件,整治违法广告5693条。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省产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和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入网上传率均达100%。抚州市、吉安市独立设置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七是卫生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全省卫生系统发展提升年活动,推进卫生行风建设,省卫生厅在2011年全国卫生行风建设会上作大会交流发言。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紧抓“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关键环节,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38个医疗卫生单位被省政府纠风办授予“全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四)其他各项卫生工作有序开展。一是规划财务工作取得新成效,组织编制了全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制定了《江西省省直医疗机构建设发展若干意见》。二是医改监测、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有效发挥卫生信息支撑和保障作用。三是卫生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江西电视台开播每周一期的《健康江西》栏目。组织开展了2011年全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宣传活动。四是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得到表彰。五是综合治理、外事交流、项目监管、干部保健、公费医疗、离退休干部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
总结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关心理解的结果,是全省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江西省卫生厅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向全省广大卫生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医疗卫生事业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发展不均、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新期待;部分医改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医疗卫生机构长效、稳定、合理的投入机制仍然不够健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全科医生等基层急需人才短缺,高层次卫生人才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推动全省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二、把握方向,明确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改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发展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复杂,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五个“更加注重”,用心谋划、全力推动各项卫生工作,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一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利益问题为重点,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大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要。二要公平正义、公益普惠。加强卫生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重点向贫困地区、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使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三要积极作为、量力而行。既要尽心竭力,最大限度地整合财力物力和各种公共资源,加大卫生民生工作力度,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把卫生民生改善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卫生民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更加注重服务能力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基础。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永恒主题。2012年是我省实施第二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的第二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持之以恒推进能力建设。一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突出以人才、技术和管理为重点,加快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抓好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内部规范管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妇幼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四要构建以医院为骨干的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挥区域医疗中心龙头作用,促进公立医院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第三,更加注重建立健全机制。建立起既体现公益性、又能够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对于卫生事业发展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可持续性。要抓住当前医改不断深化的有利时机,把增加投入与建立机制结合起来,把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一要完善制度设计安排。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激励和约束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促进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二要推进新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医疗保障、基本药物等新的框架制度,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新的运行机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新的服务体系。三要健全分工协作机制。统筹规划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协作,提升县乡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有序的疾病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
第四,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解决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一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从维护居民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科学界定政府、社会和个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权利与义务,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供应体系的协调发展,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二要立足我省省情,提高发展的整体效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需求增长,保持全省卫生资源总量相应增长,并把资源配置到对事业发展具有决定和基础作用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发展公共卫生、城乡基层以及医学模式转变所要求的新的服务领域,努力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三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切实转变服务模式。要随着疾病模式的转变,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对象向家庭和社会群体转变,服务内容由专科向更加注重全科转变,建立起连续性服务模式。
第五,更加注重卫生文化建设。卫生文化集中体现卫生系统的整体风貌、人员素质及与此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要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卫生价值观,着力提升卫生发展软实力,使之成为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一要突出卫生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把卫生文化建设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先争优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和发展医院文化、疾控文化、妇幼文化、中医文化等行业文化,形成卫生品牌文化,突出卫生行业特色。二要丰富卫生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把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卫生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在卫生全行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三要推进卫生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把卫生文化建设融入到卫生改革与发展中,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提升中展现卫生文化魅力。
三、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全省卫生工作上新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新一轮医改的重要之年。今年全省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紧紧抓住改革、发展、防控、监管和服务五大任务,突出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工作,强化医疗服务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推动全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改革,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一方面,积极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在全省每个行政村安排一所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和配置乡村医生,确保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加强村卫生室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监管,建立监测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基本药物采购、配备和使用。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基本药物专项补助等各项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另一方面,巩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要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坚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将增补目录药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医保报销补偿等相关政策。加快药品电子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基本药物监测评价体系。扩大基本诊疗路径试点工作,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行为。
2.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一是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县级医院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管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建设,推进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协作,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内就诊率。二是制定实施公立医院设置发展规划,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重点加强薄弱区域、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三是开展公立医院管理服务创新,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行为、质量安全和运行监管,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四是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管,对各地医疗费用增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考核,落实公立医院控费责任,控制费用增长中不合理的成份。五是落实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3.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制度。一是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今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其中财政补助提高到240元,农民个人缴费提高到50元。二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全面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完善新农合补偿模式,扩大支付方式改革试点范围,重点推广按床日付费制度,逐步建立住院费用总额控制机制,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民人均年收入8倍,且不低于6万元。三是强化新农合服务监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全面实行协议管理,加大对违反基金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新农合资金安全、稳定运行。
4.深化基层机构综合改革。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巩固完善运行新机制。一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基层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二是加快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制度,并落实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提高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抓发展,重点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1.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2012年目标任务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落实配套措施,提高建设效率;强化督导检查,通报工作进展,推进项目进度,完成建设任务。今年要抓好五个方面建设任务: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抓好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县级疾控机构检验人员进修率达到70%,血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67%。实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设备配备率达到65%。二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二级综合医院服务项目开展率达到95%,县医院重点建设科室达标率达到70%,每所中心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医学院校本科生。三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街道的比例达到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70%。四是加强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省属医疗卫生机构新区项目建设,壮大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和规模。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达到95%,病人外转率低于4%。五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实施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和能力建设项目,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使用率达到80%。2012年,要实施并争取完成2011年中央下达的13个县级医院、4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1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97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42个县级急救中心、5个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
2.推进卫生人才科技事业发展。一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招录培养医学本专科生882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90名。实施“卫生人才服务团”项目,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二是建立完善全科医师制度。启动实施“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推动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开展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赣鄱英才555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培养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才,加大博士研究生、学科带头人等引进力度。四是加强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实施省医学领先学科建设计划项目和省市共建计划项目。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医学教育,强化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
3.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加强骨干中医医院建设。在全省建设10所内涵质量和综合效益领先的骨干中医院。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和中医医院科室建设,开展中医医院评审评价。二是加强农村、社区和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开展国家和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合理配置中医药人员,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争取创建1-2个全国示范区。三是抓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针对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筛选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推广普及工作。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四是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做好全国第三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工作,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4.推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以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契机,深入推进妇幼安康工程先进县创建活动。一是落实妇幼保健关键措施,加强农村孕产妇分级管理,做好高危妊娠孕妇转诊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提高窒息复苏抢救成功率。二是落实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推进免费婚检工作,试点县婚检率维持在80%以上,全省婚检率维持在40%以上。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是落实妇幼卫生保障措施,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到50%。
(三)抓防控,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
1.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一是加强急性传染病防控。重点抓好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鼠疫、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与疫情处置工作,加强乙肝检测和控制,落实和强化麻疹防控措施。二是加强血吸虫病防治。积极推进鄱阳湖南岸片、西岸片血防示范区建设,扩大示范区建设范围,加快推进全省血防达标工作。加强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和疫情监测,强化查灭螺、查治病、健康教育等工作。抓好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和麻风病、地方病防治工作。三是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开展艾滋病疫情监测和检测,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治疗,抓好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病人治愈率85%以上。四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在全省开展预防接种安全服务年活动,创建群众满意门诊和数字化门诊,规范接种服务,强化疫苗流通和冷链运转管理,确保疫苗安全有效。五是加强慢性病管理。实施中央补助地方慢性病项目,以创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重点,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重点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六是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实施农村改厕、饮用水水质监测、烟草控制等项目,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高全省卫生城镇创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2.加强卫生应急工作。一是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提升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省级卫生应急培训基地和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抓好设区市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完成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决策系统、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建设。三是开展不明原因传染病应急处置、洪涝灾区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置演练,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抓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的卫生保障工作。
(四)抓监管,强化医疗服务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1.强化医疗服务监管。一是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制定实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备案管理规定、医疗机构校验标准,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加快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强化医疗广告审核发证管理。二是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面开展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核工作,加强手术分级、麻醉分级管理,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评价活动。三是加强关键部门规范管理。针对重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病种、重点人群,加强植(介)入类技术、血液净化、放射治疗等科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医疗美容管理,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四是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开展以“加强内部管理”为主题的民营医院规范化服务活动,促进民营医院依法执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五是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建立健全院务公开评价体系,落实评价考核制度,扩大基层院务公开示范点。积极推进血液中心(站)、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等单位信息公开。
2.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一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强化县级政府责任,保障人财物的投入,确保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善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市、县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提高基层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和报告质量。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改善基层执法条件,提高技术监督水平。三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以基本药物中标品种、流通环节的虚假宣传和互联网销售、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3.强化卫生监督执法。一是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划清监管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信息报送体系、风险监测体系和食品生产经营诚信体系。二是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深化食用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和畜禽屠宰等环节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惩处力度。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探索实施卫生综合执法的新模式,健全省、市、县、乡(镇)三级四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推进卫生监督协管项目实施。加强医疗服务、血液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卫生和各项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五)抓服务,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1.完善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是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力抓好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工作,把好耗材采购关,严格执行全省血透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结果,确保耗材质量;把好医疗安全关,严格实行病人自愿、定点救治原则,强化人员培训和对口支援,保证救治质量和安全;把好补助政策关,明确救治对象和补助标准,确保患者及时享受免费治疗。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为中低收入家庭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完善“光明·微笑”工程和儿童两病免费救治长效机制,完成1.2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180例儿童白血病及2400例先天性心脏病救治任务。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二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在巩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2.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一是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在全省深入开展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技能、血透技能和病历内涵质量培训与大比武活动,提高医疗队伍尤其是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二是大力推行医疗便民惠民措施。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严格控制病房加床,规范病房探视,在全省推广规范病房管理先进经验。三是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重点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全面落实护理职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第三方评价活动。
2012年,要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卫生工作,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抓好卫生信息化和统计工作。加强卫生信息化统筹规划和管理,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全省预约诊疗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组织医改监测和评估,做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二是抓好项目资金监管。中央、省财政安排的卫生项目货物资金,将大部分下到市、县,按照采用分离的原则,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采购。各地要成立采购办公室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开展招标采购工作,让资金尽早发挥效益,特别要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遵守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或闲置不用,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合规和有效。三是抓好卫生新闻宣传工作。深入宣传深化医改进展和成效,推进卫生新闻发布工作,加强风险沟通和健康传播。抓好《健康报》记者站建设管理和《江西卫生报》编辑工作。四是抓好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好第20批援突尼斯医疗队选拔、培训工作。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和对外交流途径。五是抓好卫生政风行风建设。加强卫生系统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和“卫生行风大家评”活动,促进服务作风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深入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将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采购范围,推进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建设“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六是抓好卫生信访和维稳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进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维护卫生系统和社会和谐稳定。此外,抓好公费医疗、干部保健、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机关后勤服务等工作。
同志们,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卫生系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各项卫生工作任务,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