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麻醉,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开刀时打一针麻醉药后睡过去的场景。其实,麻醉不仅是在开刀时很重要,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去世,都离不开麻醉科医生的帮助。
美国国家医生节
美国有一个国家医生节(National Doctor’sDay),就是每年的3月30日。纪念谁呢?纪念第一位施行乙醚麻醉的医师Long(郎)。他在1842年3月30日为一位手术患者施行了第一例乙醚麻醉。只是他的工作开始没有报道,所以在很多麻醉教科书里,都是将另一位美国医生莫顿1846年10月16日在麻省总医院施行的乙醚麻醉作为现代麻醉的开端。但美国还是尊重发明的。在确认郎是第一位乙醚麻醉的施行人后,美国为他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但他的家乡人并不满足,又向国会提交议案,建议将他施行乙醚麻醉的这一天定为国家医生节。经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后,由美国总统布什(老布什)于1993年签署总统令,成为美国的国家医生节。
有史以来,美国的名医成千上万,为什么会选郎医生做第一例乙醚麻醉的日子来做医生节呢?那就是大家都认识到,麻醉的发明,对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实际上,在发明麻醉以前,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外科手术技术了,只不过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罢了。那时是将病人捆绑在手术台上,或是将患者用酒灌醉,或将其击晕,甚至放血到休克后再进行手术。这是多么残酷的经历!只是到发明麻醉的这一天,这一切才彻底发生了改变。所以,在莫顿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故事:“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很多美国人都认为,麻醉科医生的工作,不过就是给病人打一针、睡睡觉,那么简单,怎么拿的薪水却是美国医疗行业的第一(平均工资)呢?应该减薪。于是就有了一场非常热烈的TV辩论。绝大多数嘉宾,一边倒地支持给麻醉科医生降薪。这时,出席这次辩论会的麻醉科医生说了一句名言:“其实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全场立刻安静下来。他接着说道:“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我收的费用,和我拿的薪水,是打完针后看着病人,不要让他(她)因为麻醉或手术出血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醒过来。如果你们认为我钱拿多了,也没问题,我打完针走就是了。”从此美国不再争论麻醉科医生工资是否太高的问题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麻醉科医生是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安危的保护者。人的生命价值高了,管理这个价值的人的薪水自然也应该高一些。
为每个人出生状态打分
现在出生的人,在他(她)出生时都有一个Apgar评分,满分是10分,是根据每个人出生时的身体状态评出的,包括:1.皮肤颜色;2.心率;3.呼吸;4.肌张力及运动;5.反射。Apgar评分包括出生1分钟的评分,8分以上为正常,低于7分,则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5分钟后还会再次进行Apgar评分,为紧急救治后的结果。有了这个评分标准,使围产期的医疗工作有了明显改进,有效提高了新生儿出生前后的医护质量,为提高整个人类的素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评分体系是哪位妇产科医生的发明,其实是美国一位伟大的麻醉科女医师、也就是Apgar医生的杰作。正因为她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美国也为她专门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
使更多人起死回生
美国医生Safar,他也是一个麻醉科医生。他后半生的事业,主要致力于心肺脑复苏的研究,以及在全美消防员、出租车司机以及国家公务员、教师、学生中普及野外条件下的心肺复苏(起死回生)技术。他制定了标准化的心肺复苏步骤,并用ABCD(开放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按压、除颤)来概括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使得心肺复苏技术在全球推广,从而挽救了无数生命。他也是外科ICU(重症监护病房)创始人。由于他的贡献,人们将他誉为脑复苏之父。
杰克逊与麻醉管制药
一代天王杰克逊突然死了。警方在反复调查后确认,他的私人保健医生疑犯过失杀人罪。那么,杰克逊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原来,杰克逊有严重的失眠,每天都要使用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事发当天,杰克逊仍然无法入眠,遂请他的私人医生为他用药。在使用多种催眠药仍无效后,杰克逊要求他的医生为他注射异丙酚(一种快速起效的麻醉诱导药物,能迅速诱发类似自然睡眠的睡眠状态,但也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停止)。他的医生为他注射了异丙酚后,就离开他去了洗手间。等他回来时,杰克逊已停止了呼吸。由于他不是麻醉科医生,无法有效施行心肺复苏(CPR),遂使一代天王绝尘而去。检方之所以认定杰克逊的私人医生犯过失杀人罪,是因为异丙酚属于麻醉管制药,只有麻醉科医生才可以使用。
解除手术后疼痛
多少年来,人们总认为,手术后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后的疼痛已不再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障碍。伴随着各种新的止痛药物和镇痛技术的层出不穷,手术后镇痛技术的安全性已大为提高,特别是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的普及,更令患者能根据其自身对疼痛的感受来自己控制给药,使得手术后镇痛无论是在安全性还是有效性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善。
所谓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就是在手术前,由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生理条件、手术部位和种类以及麻醉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手术后镇痛装置(主要是经静脉给药和经硬膜外给药的镇痛泵),在手术结束时开始给患者持续输入一个背景剂量的镇痛药物。如果这个剂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不用再增加剂量。如果背景输注剂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则患者按下控制按钮后,镇痛泵就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剂量,给予患者一个补充的剂量。由于这个补充剂量很小,因此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患者非常安全。又因这个补充剂量是在背景剂量的基础上给予的,所以又非常有效。行文至此,我又想起了美国的莫顿医生,1846年10月16日,他在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穹顶教室(乙醚教室,ether dome)公开演示了乙醚麻醉,被誉为现代麻醉的开拓者。他的墓志铭上写着:“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今天,我们又可以说,现代科学真正战胜了手术后的疼痛。
麻醉在今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里,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体魄,从而远离疾病的困扰,也尽可能远离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