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致心气不足,水气凌心之心悸证,治以理脾运中,益气养心。
肖某某 ,女 ,14岁,1976年3月16日初诊。
缘活动后心悸、胸闷、气促1年余,加重2个月。
初诊:患者1年多前,在校参加运动会比赛时,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经休息能缓解,活动后加重,伴疲倦乏力,无潮热盗汗。在外服用“草药”治疗(具体不详),疗效欠佳,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近2月来,休息状亦觉气促,夜间端坐呼吸,下肢渐肿,尿少,腹胀满,倦怠乏力明显,汗多,伴游走性关节痛等,西医以“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功能不全”收住院治疗1月余,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而邀中医会诊。发病近2个月来,食欲欠佳,但体重增加4公斤余,睡眠差,大便干结等。既往患 “风湿性关节炎”8年,曾在我院就诊(具体治疗不详)。查体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及少量小水泡音。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上,心前区可触及振颤,剑突下可及心脏搏动,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20次/分,心律绝对不整,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3/6级SM全程杂音。腹部隆起,触诊肝脏右锁骨中线肋下5厘米,剑突下2厘米,肝颈静脉回流阳征,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重度可凹陷性浮肿。左肩关节,双膝关节红肿皮温升高,轻压痛。辅助检查X线:肺淤血性肺纹理变,心影增大。EKG:心电轴右偏,心房纤颤。血沉:60cm/h 血常规:白细胞6.2×10^9 红细胞3.28×10^12 血红蛋白58g/L 淋巴细胞0.5×10^9 中性粒细胞5.5×10^9 血生化:k3.32mmol/L Na125mmol/L Co2cp12.61mmol/L 肾功能:尿素氮13.9 mmol/L 肌酐121umol/L。
初诊中医辨证分析:患者感心悸不宁,活动或劳累后发作,此为心悸之证。其病因久患“风湿性关节炎”,造成气血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而胸闷气促为患儿素体不强、患病多年,脾胃气虚,不能运化输布精微,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遏,水湿壅肺所致。诊断:心悸。证候:心气不足,水气凌心。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功能不全。治则:益气养心,理脾运中,化气行水。处方:六君参麦合剂,主要药物为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半夏、陈皮、五味子、麦冬、黄芪、薏苡仁、鳖甲、甘草。
二诊 (1976年3月22日),见呼气顺,唇无绀,腹膨大消,言语有力,少许咳。出汗减少,心悸、气逼有所缓解,食欲好转,双足按压稍凹陷,脉细数,舌苔白,舌质淡润。其病因久患“风湿性关节炎”,造成气血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而胸闷气促为患儿素体不强、患病多年,脾胃气虚,不能运化输布精微,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遏,水湿壅肺所致,而后期尤以脾阳不振,水湿泛滥为重。故导师在三诊(1976年3月28日)、四诊(1976年4月7日)时仍然选用香砂六君子为主方进行加减,患者心悸、气促、水肿逐日减轻,肝脏肿大也有缩小等。
按:初诊治以益气养心、理脾运中、行气化水,处方六君参麦为主数剂后,诸症减轻。复诊后辨证尤以脾阳不振,水湿泛滥导致水气凌心为重要。所以,治疗上益气养心、理脾运中兼顾,而在实际遣方用药上尤其注重健运脾胃、行气化湿。故方药始终选用六君参麦合剂,其中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行气化湿,脾运则津液四布,以绝饮邪之源,且它脏有所养。参麦芪五味具益气养心之功,与鳖甲合用起到滋阴敛阴生津效果。本病案辨证除考虑到心系病证“心悸”外,重点还抓住了脾失健运、脾阳不振所致水饮湿浊凌心之候。导师根据以上论据遣方用药,故治疗显效,这与导师提倡“运脾转枢”观点是相符的。
医案信息
【医案标题】:周炳文运脾转枢法治疗心悸
【原始资源】:回顾性医案
【医案编号】:047H001
【医院病历号】:1796031601
【关键词】:
中医诊断:(病名)心悸 (证候)心气不足、水气凌心
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并心衰
治法:理脾运中,益气养心
方药:六君参麦合剂
【辨证要点】:患者感心悸不宁,活动或劳累后发作,此为心悸之证。其病因久患“风湿性关节炎”,造成气血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而胸闷气促为患儿素体不强、患病多年,脾胃气虚,不能运化输布精微,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遏,水湿壅肺所致。后期尤以脾阳不振,水湿泛滥为重,故症见面色无华、腹胀满、倦怠乏力、二足浮肿等。舌淡润、苔白厚、脉细为脾虚之象。
【疗效】:治疗20余天,诸症明显改善,显效。
课题负责人签名: 古容芳
整理者: 周洪彬
时间:2010年3月1日
时间:2010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