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到医院看病,医生经常会开出“血流变”化验单,经过化验后,有的人被告知得了高黏滞血症。这高黏滞血症是一种什么病,有哪些危害,除化验外自己有没有感觉呢?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与生活有关
“血流变”全称是“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与血管流动变化的。临床上将血液黏度超过正常标准称为高黏滞血症。血液中的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压积都会影响血液黏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对血液黏度也有一定影响。高黏滞血症的危害是由此引起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阻塞性肺疾患病情加重。
一般早晨血液黏度升高,上午8时达到最高峰,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3时之间最低。外界温度过高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发烧时人体水分丢失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时尿量的增加也会使其增高。吸烟、饮酒、忧虑、兴奋、惊恐等不良因素也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剧烈运动、高血糖、高血脂也会增加血液的黏度。血液黏度在人的生理周期内也有变化,新生儿血液黏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成年后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经期血液黏度增高。
■高黏滞血症有早期症状
因为高黏滞血症引起的人体不适不是多么明显,加上在以往健康体检的项目中没有“血流变”的常规化验,所以常被忽视。其实,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状的,个人也可以感觉出来。一般来说,如果存在下面四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了。
一、晨起头晕,晚上清醒: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晕乎乎,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二、午饭后犯困: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三、蹲着干活时气短: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
四、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化验血流变的前一天应该注意晚餐不要过于油腻,进食不要过晚,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
改善高黏滞血症首先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晨起空腹饮一大杯温开水,补充在夜间睡眠时从呼吸、皮肤排出体外的水分,从而稀释血液,并要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不要盲目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因为静脉用药可能产生某些副作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