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展示一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20 14:03点击数:

遨游杏林志更坚  传薪歧黄谱新篇

   

转眼间又到了教师节,不知不觉,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已经度过了20个教师节了。我行医20年,书也教了20年。经常有学生问到一个这样的问题:“老师,您觉得中医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每到这时,我都会半开玩笑的说:“我是一辈子的铁杆中医,我的立场是很坚定的。首先我相信中医,其次中医是具有科学性的;再则在临床诊病时,验证了中医是真实有效的。正是我对中医的这份信心和执着,坚定了我中医从教从医之路。

一、橘井泉香付艰辛

高中毕业那年,在填报志愿时,我填的都是中医院校或中医专业。为什么态度那么坚决呢?这得从我与中医的渊源说起。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原井冈山医专的第一位中医学教授,曾被省政府授予“江西省名中医”荣誉称号,从事中医临床教学近50年。退休后,他仍坚持在附属医院坐诊,为老区人民的健康给力。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我在一次患病过程中,更感受到了中医的实用之处。上高一时,因患急性阑尾炎(中医谓之“肠痈”),西医大夫说要手术,父亲则坚持采取中医保守治疗,用中药大黄外敷3天竟然痊愈了,疗效显著。亲身体验,进一步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信念。于是乎,我就顺理成章地学习中医并成为了一名中医教师、临床医师。

要当好一名中医教师,首先要当好一名中医医师。多看病人,多临床实践,多做总结,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言之有物,生动具体。换句话说,要教学生们看病,首先要自己会看病,多看病!不然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空洞乏味,学生听起来会打瞌睡,课堂效果不会理想!基于此,我将教学之余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临床工作中。这个过程是比较艰苦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易而行难,追求中医之路充满了众多的崎岖和坎坷。病人看重的是疗效。哪种方法可以最快最好的治好他的病,就选择哪种方法,所以如何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成了我的首要困难。中医的经验来自实践,大家都喜欢找年纪大的中医师看病。因此,如何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和信赖度,成了第二个难题。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易学难精,医学著作浩如烟海,就算穷尽一生也难窥其冰山一角。

对于第一个难题,我的经验是要敢用。虽然早期可能成功的把握性不大,治愈率不高,总觉得没有像使用西药那样踏实,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缺乏预见性,但如果能够尽可能的多去应用,很快就会对所学的方药有一定的感觉,用起来就会逐渐的得心应手。记得曾经收治过一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西医主张胸腔穿刺抽液,但因患者年过古稀,身体和心理上都难以承受,我就大胆使用了书上学过的“十枣汤”,达到了很好的疗效。这个药方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当时我却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

对于第二个难题,我的经验一是要坐得住,搞中医没有坐功不行,冷板凳总有坐热之时;二是将心比心,多为病人着想,多与病人沟通,多与病人培养良好的关系,把病人当朋友、当亲人。

对于第三个难题,我的经验是多向高年资医师学习,拜名师,多听名师名家授课。中医最讲究传承,如果能够得遇良师,就可以及时纠正你的错误,提高在医学高峰上攀登的速度。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正式或非正式地拜了多位老师,学习他们的经验。19993月,经省卫生厅、人事厅安排,我与另一位同事作为继承人,正式拜江西省名中医郭志远教授为师,全面系统地学习、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为期3年。通过三年的跟师学习,我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得到了提升。比如郭志远教授的抗纤化瘀理论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我现在运用起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向书本或当面聆听名师的讲课,也是向名师学习的一个途径。如听了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的课,对用解表法治疗慢性肾炎、葛根芩连汤治疗头面部疾病,我更有把握了。

    应诊、授课之余,善于总结临床及教学方面的经验和点滴体会,撰写论文20余篇并发表在各级期刊杂志上。如《郭志远学术思想与经验》、《汗证辨治浅析》、《清燥救肺汤新用》等。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主持的市级课题《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研究》、《清肝消脂饮治疗脂肪肝临床研究》已分别于200511月、200812月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均获得当年度市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在研省级课题1项,另参与的数项国家、省、市厅级课题也已经或即将结题。

    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在各位长辈和同事们帮助下,在自己长期的努力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担任中医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名中医培养对象,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吉安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吉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二、青囊传业洒汗水

在参加工作之前,对如何当老师确是没有太多考虑。当好一名临床教师,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如何上好一堂课,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于是,我自学起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练习普通话,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

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还参与多项教学课题,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中医教育的方式,是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课堂教育只是近几十年间的事,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许多中医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为了让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所学,让学生加深对中医的感性认识,我常常主动带着同学们到附属医院坐诊,实地见习,耐心给同学讲解典型病例,指导同学们熟悉临床操作步骤,交流临床心得与感悟。在我精心教导下的学生,他们的实践能力都极大地得到了提升。

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争取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教导使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我常对学生们说,要学好中医,要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平。”学习中医过程很艰辛,要想发财,学习中医专业是不太可能的。有几个中医师靠行医成为大款的?

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师风是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重师德,讲师风是塑造大学文化、凝聚大学精神之根本。古人说的好: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成者在教化。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我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让学生心服口服,把我当成良师益友。在临床上,在教学中,我都十分注意自己在患者面前、学生面前的形象。

在临床工作中,我一直坚持优良的医德医风。从不收受病人的钱物,从不以医谋私,尽量为病人着想,尽可能的给病人以方便,以最少的钱,最大程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为此,许多患者都乐意找我看病、交朋友。

    在教学中,我深知学生还没有经济能力,以任何方式和学生之间发生金钱或者物质的关系,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为我所不齿。我愿意和学生交朋友,符合原则的事,我都乐意、尽力为学生去办。

三毛有话云:“平凡简单,安于平凡更不简单”。选择了三尺讲台,就等于与寂寞结伴。先人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来励志,着实不错。都说寻芳路上花似锦,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远,常在险远。”作为一个中医临床教师,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我见证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寞,品尝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辛苦楚,也和学生共同分享了“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激动喜悦。为人师表,提倡师德,廉洁行医,这是对无数像我这样的中医临床教师“矢志不移所欲求”人格理想的诗意描摹。安贫乐道,独善其身,这我一个中医临床教师修身养性,超越自我的标尺杠杆。

   作者:郭一民 副教授

2009-2017®版权所有   赣ICP备14006013号-1   卫生厅审核编号:赣卫网审〔2014〕

Baidu
map